《您的声音》逾3000万:如何让“接诉即办”深入人心?
百度云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n5xxv6t7ry6aRL5xT4Y644m
《您的声音》这部电影,真的挺让人眼前一亮的。它不是那种大场面的商业大片,而是一部记录片,讲的是北京“接诉即办”改革背后的故事。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,电影串联起了七个不同的小故事,每个故事都像是城市治理中的一个小片段,但合在一起,就能感受到北京这座城市的智慧和温暖。
说到票房,这部电影的表现也挺让人意外的。上映才8天,票房就突破了3000万,而且还有单日票房逆跌的情况,这在记录片里可不常见。
电影的创作团队也挺有意思的。总导演徐洁勤,前期走访了100多位一线工作者,从他们的故事中筛选出了电影里的内容。撰稿人田珉,他的解说词简洁真挚,全篇才2000多字,但每一句都能打动人心。还有北京市市民热线服务中心的话务员刘缓和王梓莹,以及社区工作者沈佳捷,他们都是电影的参与者,让电影更加真实可信。
拍摄过程也挺不容易的,涉及了北京市9个区120多个场景,记录了不同岗位工作者的敬业精神。这些工作者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可不少,比如话务员,他们每天要受理约6.5万件市民咨询诉求,平均每人每天要接80到100通电话,内容从城市建设管理到旅游景区服务,再到水电气热公共服务,什么都有。
话务员的工作挑战也不小。王梓莹就分享过,有一次因为市民不耐烦,她感到特别沮丧。这时候,刘缓给了她开导和支持,这种团队之间的互助,也是电影中让人感动的地方。
社区工作也是电影的一个重要部分。沈佳捷在海淀区知春里西社区工作,负责老楼加装电梯项目。他通过协调会、征求民意,最终成功启动了电梯加装项目。这个过程,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,也展现了基层治理人员的坚守和温情。
这部电影的社会影响也挺大的。它不仅展现了基层治理人员的坚守与温情,还通过沈佳捷的真诚沟通,打消了居民的顾虑,成功安装了电梯。这样的案例,让公众看到了基层社区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和价值。
总的来说,《您的声音》这部电影,不仅仅是一部记录片,它更像是一面镜子,映照出北京城市治理的实践和基层工作者的辛勤。它让公众看到了城市治理工作的重要性,也让我们对这些默默付出的工作者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。这部电影,真的值得一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