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六姊妹》至《北上》:年代剧为何如此受欢迎?

《六姊妹》至《北上》:年代剧为何如此受欢迎?
百度云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n5xxv6t7ry6aRL5xT4Y644m

## 那些年,我们一起追的年代剧
最近电视上那些讲老故事的年代剧又火起来了。我奶奶天天守着电视看《六姊妹》,我妈则对《》里运河边的故事念念不忘,就连我那个整天刷短视频的表妹,居然也开始追《树下有片红房子》了。
《六姊妹》至《北上》:年代剧为何如此受欢迎?-1
《六姊妹》里何家那六个姐妹的故事特别戳人。大姐何小西为了供妹妹们读书,硬是把大学录取通知书藏了起来;二姐何小南偷偷喜欢着邻居家哥哥,却因为家里穷不敢表白;三妹何小北最叛逆,非要跟家里断绝关系去深圳打工…这些情节让我妈看得直抹眼泪,说跟她年轻时候简直一模一样。剧里那些老物件也特别有意思,搪瓷脸盆、的确良衬衫、永久牌,每出现一样,我奶奶就要给我讲半天当年的故事。
《北上》讲的是运河边六户人家的故事。我特别喜欢看卖烧饼的老张家那一段,他们家闺女张小麦为了上学,每天凌晨三点就起来帮家里和面。后来运河改造,他们家的烧饼铺子要拆迁,全家人抱在一起哭的那场戏,把我看得心里特别不是滋味。这部剧最厉害的地方在于,它不光讲个人命运,还把整个运河经济的兴衰都融进去了。我爷爷以前就在运河上跑船,看了这部剧后话特别多,老跟我说当年运河上的事。
《六姊妹》至《北上》:年代剧为何如此受欢迎?-2
要说最让我有共鸣的,还是《树下有片红房子》。这部剧讲的是90后的青春,里面那些情节简直就是在演我的高中生活。周小雨暗恋班长三年不敢表白,每次擦肩而过都要假装系鞋带;大明为了吸引女生注意,故意在篮球场上耍帅结果摔了个狗吃屎;还有他们那个小团体在红房子天台吃辣条、抄作业的场景,跟我记忆里的一模一样。这部剧最妙的是用了”全员单箭头”的设定,每个人都在偷偷喜欢别人,这种青春期的懵懂感抓得太准了。
不过这些剧也不是人人都叫好。我表妹就说《六姊妹》里的女性都太苦情了,动不动就为家庭牺牲,看得她特别憋屈。她更喜欢《红房子》里那种轻松活泼的调调。我有个同学是《北上》原著党,看了电视剧气得要命,说把书里最精彩的历史背景都改没了,就剩下些家长里短。
《六姊妹》至《北上》:年代剧为何如此受欢迎?-3
现在电视台好像特别爱放这种年代剧,打开电视十个台有八个在播。我奶奶可了,说终于有她能看懂的电视剧了。但我觉得看多了也有点腻,好多情节都似曾相识。上次跟我妈一起看一部新上的年代剧,开场五分钟我就猜到了结局,我妈还说我”不懂欣赏”。
其实我觉得年代剧好看就好看在它能让人想起自己的故事。看《六姊妹》时我妈老说”我们那时候…”,看《红房子》时我跟同学在群里聊得热火朝天。这些剧就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不同年代人的样子。现在最让我好奇的是,再过十年二十年,会不会有人拍我们这代人的故事?到那时候,电视剧里会出现什么呢?是熬夜刷题的高考记忆?还是网课时代的特殊?想想还挺期待的。
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