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混沌少年时》花絮曝光 英国中学将放映
百度云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n5xxv6t7ry6aRL5xT4Y644m
## 当13岁的儿子成了杀人犯:这部Netflix英剧凭什么让英国政府破例推广?
“你根本不知道你儿子在房间里用手机干什么。”这句来自英剧《混沌少年时》的台词,最近成了英国教育界的热门话题。这部只有4集的迷你剧,讲述了一个看似普通的13岁男孩亚当,如何在网络极端思想的蛊惑下,最终涉嫌杀害同班女同学的故事。剧集上线后不仅在全球引发热议,豆瓣评分飙到8.8,更罕见地获得了英国政府背书——新上任的首相基尔·斯塔默宣布,这部剧将被推广到全英国所有中学。
你可能要问:一部电视剧而已,至于吗?但当你看到剧中那个穿着校服、会害羞地和父母说晚安的男孩,如何在暗网论坛里被一步步驯化成仇恨的傀儡时,就会明白这种”至于”背后的恐慌。亚当的房间墙上还贴着足球海报,书包里装着数学作业,可他的手机浏览器记录里,已经塞满了如何制作燃烧弹的搜索记录。这种日常与恐怖的撕裂感,正是这部剧最让人脊背发凉的地方。
基尔·斯塔默在唐宁街的圆桌会议上说,他是和自家孩子一起看完这部剧的。有个细节让他坐立难安——亚当的父母其实发现过端倪。他们看到儿子深夜亮着的手机屏幕,听到他房间传来可疑的视频声响,甚至注意到他突然开始用一些陌生的仇恨词汇。但这些碎片化的警告信号,都被”青春期叛逆”这个万能借口轻松化解了。直到警察破门而入,父亲才在儿子床底下翻出打印好的恐袭指南,上面还有用荧光笔标出的重点段落。
制作人艾米丽·费勒透露,剧中那个让无数家长窒息的场景——亚当母亲在案发后疯狂删除儿子社交账号上的点赞记录——取材自真实案例。有个母亲在庭审时才第一次看到儿子点赞过的内容:那些用动漫表情包包装的种族主义meme,把暴力行为美化成”清除垃圾”的动图教程。”现在的极端主义传播就像糖衣毒药,”编剧杰克·索恩说,”它伪装成游戏攻略视频,嵌在《我的世界》实况直播里,用流行歌曲当背景音乐。”
最刺痛英国教育界的,或许是剧中那个被忽略的”求救信号”。在犯罪前三个月,亚当的英语作业写了篇题为《我的愤怒》的短文,描述想把欺负他的同学”从楼顶推下去”。老师用红笔批注”注意语法时态”,却没人追问这些字句背后的危险。现实中的数据更惊心:英国预防极端主义机构发现,2023年有107起青少年涉恐案件中,嫌犯都曾在作业或社交媒体发布过明显预警。
这部剧的配套教学指南里有个发人深省的互动设计:让师生们对比亚当的网页浏览记录和时间线。周一他还在看”如何搭讪暗恋女生”,周三就跳转到”女性是社会的寄生虫”这类视频。这种思想蜕变的加速度,正是算法推荐制造的恐怖之处。有个细思极恐的镜头:当亚当在搜索栏输入”孤独”时,自动补全的第一个选项竟是”孤独的白人男性应该武装起来”。
在曼彻斯特某中学的试映会上,有个15岁女生站起来说:”我们班至少三个人收到过剧里那种私密邀请——先让你测试反应速度的小游戏,玩到第十关突然弹出极端主义视频。”这正是制作团队想揭示的当代困境:当极端主义内容被算法包装成”限时挑战””内部资料”,传统意义上的”不良网站屏蔽”根本防不胜防。
或许这部剧最大的价值,是撕开了”好孩子绝缘于极端思想”的幻觉。亚当不是刻板印象中阴郁的孤僻者,他会在早餐时和妹妹抢麦片,足球赛进球后也会和队友击掌。正是这种普通性放大了警示——当极端主义渗透进算法推荐的每个缝隙,任何连着Wi-Fi的青春期大脑都可能成为猎物。就像剧中那位反恐警官说的:”现在的激进化过程比流感传播还快,而且没有发烧咳嗽的前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