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好莱坞》女主角戏份增,24年来首与男性平分秋色
百度云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n5xxv6t7ry6aRL5xT4Y644m
最近看到个挺有意思的研究报告,说的是2024年好莱坞电影里女性主角终于和男性平分秋色了。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Martha Lauzen教授做了个持续23年的追踪调查,最新数据显示北美票房前100的电影里,女性主角占到42%,和男性主角比例一样,剩下16%是群戏。要知道去年这个数字才28%,前年33%,大前年31%,这么看确实是在慢慢往上爬。
不过仔细琢磨下就会发现,这个统计基数其实挺小的,就100部电影,可能今年碰巧女性题材多点,明年又掉回去了也说不定。更靠谱的指标可能是看”有台词的女性角色”和”重要女性角色”的比例——今年有台词的女角色占到37%,比去年涨了2%;重要女角色39%,涨了1%。但现实是,72%的电影里男性有台词的角色还是比女性多,女性多的只占21%,打平的7%。
今年确实冒出来不少女性挑大梁的电影,比如那部《某种物质》,57岁的黛米·摩尔在里头的表演特别带劲。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好莱坞的年龄歧视问题,虽然像摩尔这样的资深女演员越来越出彩,但统计数据很残酷:50岁以上的有台词角色里,男性占绝对优势。具体来看,30多岁的女演员最吃香,占到35%,40多岁骤降到16%,50多岁只剩6%;而男演员呢,30多岁25%,40多岁反而升到31%,50多岁还有16%。
这就造成个挺尴尬的局面——银幕上的中年女性形象特别单薄,观众很难通过她们看到更丰富的人生经历。想象下,同样是50岁的演员,男的可能在演总统、科学家、冒险家,女的可能就只能演主角的妈或者居委会大妈。去年看《塔尔》的时候就觉得,凯特·布兰切特能把中年女指挥家演得那么饱满实在太难得了,这种角色在好莱坞简直像濒危物种。
我翻了下片单,发现今年女性主角电影有个特点:很多都在刻意打破传统设定。比如《芭比》虽然顶着个娃娃IP的名头,内核其实在讨论女性困境;《普瑞希拉》从猫王妻子的视角重新讲那段众所周知的故事;还有《可怜的东西》,艾玛·斯通演的那个重生女性简直是对传统女性角色的全面颠覆。这些片子能成功,说明观众不是不爱看女性故事,是讨厌看那些陈词滥调的女性故事。
但话说回来,现在的好转可能只是表面现象。有业内人士爆料,很多片方是为了应付”多样性配额”才增加女性角色,经常是硬塞个女配角了事。就像《奥本海默》里,明明那么多女科学家参与曼哈顿计划,电影里除了基里安·墨菲老婆就没几个有记忆点的女性角色。更别说超级英雄电影了,漫威搞了十五年才出了部《惊奇队长》,DC的《神奇女侠》续集还拍砸了。
最让人唏嘘的是看到那些四十多岁的实力派女演员的采访,像娜奥米·沃茨说过:”过了35岁,突然发现剧本里的角色不是得绝症的母亲,就是出轨的妻子。”瑞茜·威瑟斯彭干脆自己开制作公司,专门开发女性题材项目。现在流媒体平台倒是给中年女演员多了些机会,《大小谎言》《早间新闻》这些剧集证明,观众完全愿意看成熟女性的故事。
说到底,数字上的平等只是第一步。什么时候我们能看到50岁的女演员像男演员那样,可以演总统、侦探、宇航员,而不是永远被困在”母亲””妻子””女上司”这些标签里,那才是真正的改变。就像今年戛纳获奖的《坠落的审判》,女主那个复杂又充满瑕疵的律师角色,搁十年前根本不可能由45岁的女演员来担纲。现在的好苗头能不能持续,还得看明年后年的数据会不会打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