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援藏日记》豆瓣8分好评 热议不断
百度云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n5xxv6t7ry6aRL5xT4Y644m
## 当北京大学生遇上雪域孩童:这部西藏实拍的支教电影让人泪目
最近有部叫《援藏日记》的电影正在院线热映,豆瓣开分就拿了8分,社交平台上讨论度特别高。导演陈中阳带着主演范家其、旺卓措,还有特别出演的王海祥,把一段真实的援藏教师故事搬上了大银幕。最绝的是这片子全程在西藏实地取景,光是看预告片里那些雪山、草原的镜头,就让人想立刻买票冲进电影院。
故事说的是北京大学生韩松跑到西藏支教的事儿。范家其演的这个韩松刚出场时,就是个典型的大城市学生,站在海拔几千米的高原上连气都喘不匀。但你看他慢慢跟藏族孩子们混熟了,特别是和旺卓措演的格桑梅朵成了好朋友,整个人都变得不一样了。有个特别戳人的细节,韩松刚开始连酥油茶都喝不惯,后来能跟学生们围坐在教室里,一边喝奶茶一边教他们念课文。
电影里那些藏族小孩演得特别真实,据说很多都是当地学校找来的学生。旺卓措演的格桑梅朵,笑起来眼睛弯成月牙的样子,简直能把人萌化。有场戏是她追着韩松问北京是什么样子,韩松就给她描述地铁、高楼,小姑娘听得眼睛发亮,转头就跟小伙伴们显摆”我老师是从有电梯的房子来的”。这种生活化的对话在片子里到处都是,看着特别亲切。
导演的镜头用得特别细腻,有个场景我记到现在:韩松晚上在宿舍批改作业,蜡烛光一跳一跳的,外面是黑漆漆的高原,偶尔传来几声牦牛叫。这种诗意现实主义的调调,把支教老师的孤独和坚持拍得特别打动人。还有那些航拍的雪山镜头,阳光照在经幡上的特写,美得让人起鸡皮疙瘩。
西安首映礼上,好多观众看到后半程都在抹眼泪。最催泪的是结尾,韩松本来支教期满要回北京了,临走在教室里发现每个学生课桌里都塞着写给他的话,有的用汉字歪歪扭扭写着”老师别走”,有的画着他们心目中的老师。豆瓣上有网友说看到这儿直接破防:”那个叫格桑梅朵的小姑娘冲出来抱住韩松腿的时候,我邻座的大哥抽泣声比电影台词还响。”
这片子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把支教这个事儿拍得特别真实,没有刻意煽情。韩松也不是啥完美英雄,他刚来时高原反应吐得昏天黑地,上课时被调皮学生气得直跺脚,想家的时候会偷偷看手机里北京的照片。但就是这种不完美,反而让最后他选择留在高原的决定更有分量。有场戏是他跟当地老教师坐在山坡上聊天,老教师说:”这些孩子看你的眼神,跟我当年看我的老师一模一样。”这句话出来,整个影厅都是倒吸一口气的声音。
现在很多都市题材的电影都在拍焦虑、拍内卷,《援藏日记》却带着观众去看雪山脚下的教室,看那些小脸冻得通红却笑得特别灿烂的孩子。王海祥演的老校长有句台词说得好:”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,而是点燃一把火。”看完电影你就会明白,韩松为什么最终选择成为高原上的那团火。散场时听到有观众说:”这电影就像一碗热乎乎的酥油茶,喝下去从胃暖到心。”要是你最近想看点不一样的,真该去电影院感受下这份雪域高原上的温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