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功夫熊猫4》口碑低迷,但票房表现亮眼,缺乏创新除了蹭中国元素外没有其他看点
百度云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n5xxv6t7ry6aRL5xT4Y644m
《功夫熊猫4》首日票房破亿,让人们惊叹不已,但对于这样一个惊人的数字,我却感到了一丝冷漠。毕竟,《功夫熊猫》系列已经成为了一种IP,无论怎么说,下一部都会有一定的市场。而这也让我不由得想到,8年后再战的《功夫熊猫5》恐怕也会延续这种票房奇迹。
近年来,国内电影市场的变化让人们看得很清楚。好莱坞大片在国内几乎无法与本土电影竞争,尤其是商业类型的电影,尽管特效再好,也很难获得观众的青睐。如今,唯一能在国内立足的好莱坞片,要么是拥有受欢迎IP的电影,比如《碟中谍》,要么是拥有明显“卖点”的美国电影,比如《奥本海默》。
而《功夫熊猫》系列恰好融合了这两种受欢迎的元素,因此在三部电影都口碑不错的情况下,我对第四部的票房并不感到意外。然而,尽管票房不错,口碑却十分糟糕。相较于前三部充满东方内涵的表达,第四部看起来几乎是毫无新意的“中国风”热潮。从2008年的《熊猫1》到2016年的《熊猫3》,每部结尾都有小暗示,显示出“梦工厂”对这个宇宙的掌控,然而第四部却完全失去了这种前三部的内涵。
好莱坞也曾尝试进入华语电影市场,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。如果不是“梦工厂”这样能够制造出与中国观众有强烈共鸣的IP故事,他们很难在这片“大饼”上分一杯羹。因此,《功夫熊猫》系列对中国市场来说,可谓是一个卓越的例子。
回归到《功夫熊猫4》本身,虽然并不算烂片,但它显然缺乏前三部的独特魅力。故事情节陈旧,角色设定过于程式化,缺乏新意。新角色狐狸的加入,更让人感觉有一种《疯狂动物城》与《功夫熊猫》搭戏的即视感,让整个故事显得平庸无比。即使特效和动作设计依旧成熟,但品质的下降是不可否认的。
目前,《功夫熊猫4》能够支撑票房的原因,在于前三部的基础和对东方文化的亲和力。但口碑的绝对下滑,也是对制作方的一记警钟。熊猫阿宝并非是一个能够万金油的IP,如果故事讲不好,硬凹也只会让市场对该系列更加失望。
最后希望“梦工厂”能够警醒,不要走“狗尾续貂”的老路。保持《功夫熊猫》系列的独特性和魅力,不要再简单蹭中国风,而是更注重故事的表达和内涵,才能赢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