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依然于适将在《我的阿勒泰》研讨会上分享创作故事
百度云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n5xxv6t7ry6aRL5xT4Y644m
5月30日,一场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、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的网络剧《我的阿勒泰》创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,吸引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关注。主管部门、专家学者、制作播出机构代表和主创代表齐聚一堂,其中包括导演滕丛丛,主演周依然、阿丽玛等人。《我的阿勒泰》原本是一篇散文,而现在已经被改编成为一部剧集,为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提供了一个优质的样本。
在创作的过程中,主创团队深入阿勒泰地区,不断搜寻灵感,丰富创作素材,力求让故事更具“落地感”,让人物更加真实。导演滕丛丛表示,原著展现了对世界的深刻洞察、天真质朴的幽默以及对生活的热爱,这些都深深地触动了他们的内心。在采风的过程中,主创团队还将当地人民分享的真实生活经历融入到剧情当中,以此打动观众,让故事更加感人动人。
剧中饰演“李文秀”的周依然提到,在创作过程中,他努力去理解并进入“李文秀”的内心世界,随着角色的成长,他也开始感受到了角色的成长历程,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演展现出来。而饰演“巴太”的于适则表示,“巴太”这个角色既向往自由,又尊重传统,这让他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独特且有特色的角色。剧中所展现出来的真实感和生命力也深深地吸引了观众。
而饰演“托肯”的阿丽玛则是一位来自阿勒泰的演员,她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寻找“托肯”形象的过程,力求展现出“落地感”,传递家乡带来的精神力量。通过这部剧,她也希望能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家乡。
在座谈会上,与会嘉宾、学者也对《我的阿勒泰》进行了热烈的讨论。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影视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周蓉表示,这部剧展示了散文剧的新可能,拓宽了视野,展现出边疆民族生活的独特魅力,同时也给“迷你剧”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,追求极致的影像呈现。这部剧不仅在内容形式上具有创新性,而且在艺术表达和视听感受上也取得了优秀的成就。
通过这次《我的阿勒泰》的创作座谈会,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部剧的独特魅力,同时也让人们对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有了更深入的探讨。希望这部剧能够在未来的播出中取得更好的成绩,让观众能够感受到更多的文学与影视结合的魅力,感受到来自阿勒泰地区的独特魅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