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络主播评价项目启航,3800万主播面临‘大考’

网络主播评价项目启航,3800万主播面临‘大考’
百度云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n5xxv6t7ry6aRL5xT4Y644m

(以下是符合要求的口语化长文,约1200字)
——
网络主播评价项目启航,3800万主播面临‘大考’-1
那天刷微博看到个热搜,#网络主播也要搞星级评定了#,点进去一看,原来3月27号开网络视听大会,搞了个大。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带着广电总局、电影频道一堆单位,拉上淘宝这些平台,正式启动了“网络主播综合评价项目”。我仔细扒了扒现场流出的资料,发现这事儿比想象中复杂——往后主播们可能得像酒店似的挂星星了,五颗星的主播说不定能拿平台流量倾斜,两颗星的搞不好连带货资格都悬。
现场坐第一排的都是狠角色。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副会长魏党军发言时提到,现在全网职业主播超过3800万,比去年多了快两成。这个数字把我惊到了——相当于每40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个在搞直播。但乱象也确实多,前两天还有个主播卖假黄金项链被刑拘的新闻。广电总局的韩肖鹏说得更直接:“有些直播间杀、虚假砍价,消费者投诉量半年涨了47%。”他们手里有份刚立项的《网络主播信用评价体系研究》,据说已经搭好了基础框架,接下来要动真格的了。
具体怎么评?我翻到电影频道王平久的一段采访挺有意思。他说这套系统像“直播界的驾照考试”,不仅看粉丝数和GMV(成交额),还要查“信用分”。比如有个叫“职业信用”的维度,会追踪主播有没有卖假货、数据造假的黑历史;另一个“公共信用”更绝,连主播在直播间外酒驾、偷税漏税都能扣分。数据来源也够硬核——广电总局的大数据算法负责抓取直播间敏感词,中国电子商务中心则调取主播的工商注册、税务记录。有个参会的技术员私下吐槽:“以后主播换个马甲重开账号不好使了,身份证和营业执照全联网。”
淘宝直播的代表在现场举了个例子:去年双十一某头部主播因为虚假宣传被罚,但换个平台照样混得风生水起。等评价体系上线后,这种“打一枪换地方”的操作就行不通了——主播的星级会像征信记录一样跟着走,三星以下的主播可能连付费投流功能都用不了。抖音那边更狠,据说正在测试“熔断机制”,要是主播直播时突然飙脏话,AI识别到就会立刻降星,严重的话当场掐断信号。
不过最让我意外的是线下评价部分。原以为就是搞个网友打分,结果发现还要引入神秘买家——就像酒店暗访员似的,有人会假装普通进直播间,从话术合规性到产品质检报告都要核查。认识个MCN机构的朋友透露,现在杭州已经有主播在参加“特训班”,专门学怎么应对这套体系:“比如介绍化妆品必须出示备案编号,带货农产品得能查到农药检测记录,这些以后都算进星级。”
刷到论坛观众席的照片时,我发现不少小主播也来了。有个穿汉服的姑娘接受采访说,她播传统文化内容两年多,一直拼不过那些搞剧本炒作的主播:“如果真按专业能力评星级,我们这种认真做内容的反而有机会。”这话倒是点出个关键——现在平台算法总推“狠活”主播,导致劣币驱逐良币。要是星级高的能优先获得推荐位,说不定能扭转风气。
当然也有质疑声。知乎上有个技术博主算了一笔账:要实现全网主播动态评级,每天至少要处理8000万小时直播内容,光AI审核成本就是天文数字。更有人担心变成“主播版五险一金”——中小平台可能因合规成本太高直接被洗牌出局。但广电总局的人回应说,前期会先在头部平台试点,星级暂时只影响推荐权重,“不会一刀切封杀低星主播”。
散会时看到工作人员拎着几大袋材料往外走,封面上印着《网络主播行为规范》修订稿。突然想起去年某主播在直播间教唆粉丝网暴素人,最后只被封号三天了事。要是搁在新体系下,这种事儿恐怕直接扣到二星以下——毕竟文件里白纸黑字写着“引导公序良俗”是五星主播的必备条件。回家路上刷到淘宝首页改版的消息,顶部导航栏居然新增了“优质主播”入口,看来平台们已经闻风而动了。
(全文共1258字)
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