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情书》迅雷资源BT种子「BD1080P/3.2G-MP4」网盘清晰版国语版
百度云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n5xxv6t7ry6aRL5xT4Y644m
## 岩井俊二的《情书》为什么能让人惦记三十年?
“你好吗?我很好。”这句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问候,在岩井俊二的《情书》里被赋予了太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。1995年上映的这部电影,明年就要在中国内地重映三十周年纪念版了。说实话,能在2025年的大银幕上重温这部老片子,光是想想就让人鼻子发酸。
记得第一次看《情书》是在大学宿舍,室友们挤在一起,对着柏原崇那张脸发出此起彼伏的惊叹。那时候只觉得这是个关于暗恋的故事,男主角藤井树在图书馆的借书卡上偷偷画下女藤井树的肖像,那种小心翼翼又固执的喜欢,简直戳中了每个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心。但后来再看,才发现这部电影远不止于此。
有人说这片子玩的是”替身文学”,觉得男主角爱上博子是因为她长得像初恋女藤井树。但我觉得这种说法太简单粗暴了。藤井树这个角色,根本就是个典型的”i人”——外表冷淡,内心戏却多得要命。他会在借书卡上画暗恋对象的肖像,却死活说不出一句”我喜欢你”;明明心里在意得要死,表面上还要装作满不在乎。这种别扭劲儿,不正是我们每个人青春期的真实写照吗?
电影里那些看似杂糅的元素,其实都在说同一件事——生命中的失去与和解。女藤井树在父亲去世的阴影里走不出来,博子则被困在未婚夫藤井树意外死亡的悲痛中。两条看似不相关的故事线,最后神奇地交织在一起。记得有个细节特别戳我,女藤井树在雪地里对着大山喊”你好吗”,镜头一转,病床上的博子也在喃喃自语”我很好”。那一刻突然就明白了,原来她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,跟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告别。
说到节奏,确实有人嫌这片子太慢。但你想啊,暗恋不就是这样吗?一个眼神能在心里翻来覆去琢磨好几天,一次偶遇能成为接下来一个月的谈资。岩井俊二那些长长的奔跑镜头,还有突然加快的心跳声,不正是把这种青春期特有的悸动拍出来了吗?我特别喜欢图书馆那场戏,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书架上,少年藤井树站在窗帘后面若隐若现,那种朦胧的美感,现在的电影里已经很少能看到了。
现在重看《情书》,会发现它带着特别浓的90年代气息。那时候没有微信,没有短视频,连打个电话都要算着时间。藤井树们用借书卡传情,博子和女藤井树靠书信往来。这种慢吞吞的交流方式,反而让每一句话都有了分量。对比现在动不动就”左滑右滑”的速食爱情,《情书》里那种欲言又止的暧昧,倒成了奢侈品。
去年中山美穗去世的消息传来,很多观众又翻出这部电影来看。说来也巧,电影里讲的是生死相隔的遗憾,戏外主演的离世又给这个故事添了新的注解。可能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吧,过了三十年,它依然能让人产生新的感触。
光良拍《童话》MV时特意致敬《情书》,大概也是被这种纯粹打动。现在的爱情片动不动就车祸绝症,或者霸道总裁爱上我,反而把最普通的心动拍得索然无味。《情书》最厉害的地方,就是把青春期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小情绪,拍得既真实又美好。它不告诉你爱情应该是什么样,只是安静地呈现爱情本来的样子——可能有点笨拙,可能充满遗憾,但正因为如此才显得珍贵。
明年5月20日重映,这个日期选得真妙。不知道现在的小年轻们看了会怎么想,会不会觉得这种慢节奏的爱情故事太过时。但我觉得,不管时代怎么变,人心深处对纯粹情感的向往是不会变的。就像电影里那本《追忆逝水年华》,有些故事值得一读再读,有些电影值得一看再看。三十年过去,”你好吗?我很好”这六个字,依然能让人心头一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