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家的方向》以亲情呼唤台湾回归
百度云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n5xxv6t7ry6aRL5xT4Y644m
## 一只信鸽飞过海峡,带我们找到《家的方向》
“鸽子认的是家,不是地界”——这句台词从李立群嘴里说出来的时候,电影院里好多人都掏出了纸巾。2023年5月23日上映的《家的方向》就是有这样的魔力,它不用大道理说教,就靠着一只叫”九天”的信鸽,把两岸那些剪不断的情感娓娓道来。
北京胡同里的老邱(李光复饰)每天要做三件事:给患阿尔兹海默症的老母亲(孙桂田饰)梳头,去屋顶看他的鸽子,然后对着儿子亮子(董晨饰)叹气。这个退休老师傅最宝贝的鸽群里,有只特别通人性的领头鸽,羽毛在阳光下会泛出青紫色的光。儿子觉得老爹养鸽子是”不务正业”,尤其是当他创业失败想卖祖宅时,父子俩在四合院里吵得邻居都来劝架。老邱急得把一叠发黄的信封摔在桌上,里头掉出张1950年的老照片——穿学生装的年轻人站在鸽舍前,背后是台北的街景。
镜头这时候突然切到海峡对岸。台南的清晨,高中生阿珍(李元元饰)在自家阳台上发现只受伤的信鸽,脚环上”北京西城”四个字让她的爷爷(李立群饰)手抖得差点打翻茶壶。老人家用闽南语喃喃自语”这羽毛色水,跟咱以前养的黑金刚同款”,转身从樟木箱底摸出个锈迹斑斑的脚环。孙女不知道,爷爷每天五点起床不是为了晨练,是要对着海的方向放飞一笼鸽子——就像他年轻时在眷村每天做的那样。
电影最戳人的是那些不用台词的画面。北京老邱喂母亲吃饺子时,总会把馅儿挑出来揉碎;台南爷爷教阿珍绑鸽哨,手指头绕着红绳打转的样子,跟北平老照片里年轻人如出一辙。当”九天”伤愈振翅,两岸的鸽群在隔空呼应般的盘旋里,观众突然就懂了:为什么李立群说接这部戏是因为”剧本里闻得到高粱酒和茉莉花茶混在一起的味道”。
信鸽”九天”最后有没有完成它的使命?这个答案得去电影院找。但可以告诉你的是,当银幕上出现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的史料画面时,后排有位老先生突然哽咽着说”当年我阿爸的鸽子,就是这样飞丢的”。散场时注意到,好多人都在看手机里老家亲人的照片——这大概就是导演高明的地方,他用羽毛划过海峡的轨迹,轻轻揭开了我们心里最柔软的那层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