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影评 | 如何让电影宣发“叫卖”更响亮?
百度云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n5xxv6t7ry6aRL5xT4Y644m
最近电影宣发这事儿吧,可真是让片方和观众都挺闹心的。我刷抖音的时候经常刷到那种电影宣传片,演员对着镜头说”这部电影特别感人”,然后剪几个哭戏镜头,配一段煽情音乐——说真的,这种套路我看得都快能背出来了。有个叫小吕的观众说得挺对:”现在这些宣传片拍得工作人员是挺辛苦的,但就是让人提不起兴趣。”
前两天《水饺皇后》上映前,我特意去看了看数据。好家伙,这片子”想看人数”才8.7万,要知道去年同期的《维和防暴队》可是有56万人标记想看。更夸张的是整个五一档预售票房,今年才1个亿,比去年直接腰斩。抖音上电影官方号的点赞量也跌了三分之一,播放量少了15%。我朋友小熊吐槽说:”现在刷十条抖音,八条是短剧,剩下两条是旅游攻略,电影宣传根本刷不着。”
说到路演就更逗了。上个月有部片子来我们城市宣传,主演在台上跳《科目三》,台下观众一脸懵——这跟电影有半毛钱关系吗?小朱说得特别实在:”我们大老远跑来是想听主创聊创作故事的,结果看他们在台上跳网红舞,还不如在家刷短视频呢。”而且现在路演城市越来越少,二三线城市的观众根本见不着主创。
不过也有做得不错的例子。《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》搞了个AI滤镜特别有意思,能把你的脸变成宫崎骏动画里的角色,我朋友圈好多人都在玩。还有《哈尔的移动城堡》重映,找于适和尹正来配音就挺合适,既有关注度又符合片子气质。翁旸老师说现在宣发得让观众从”看热闹”变成”参与进来”,这话我特别认同。
现在片方都爱在短视频平台买赞买评论,结果上映后票房扑街的例子可不少。我就遇到过好几次,抖音上吹得天花乱坠,进电影院看了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。有次我跟着抖音推荐去看某部”催泪大片”,结果全场就我在打哈欠——后来才知道那些哭得稀里哗啦的观众评论都是刷的。
其实观众不是不爱看电影了。今年五一假期旅游人数还涨了6.4%呢,头部短剧预约量都能到110万。问题是怎么把大家的注意力拉回电影院。谭飞说得挺对,与其在公域流量里跟短剧、旅游抢地盘,不如好好经营自己的影迷社群。就像我加的一个科幻电影群,每次有好片子上映,群主组织的包场活动都爆满。
现在最需要的是改变思路。别再让演员在路演上跳网红舞了,多聊聊剧本创作背后的故事不好吗?与其砸钱买热搜,不如像《奥本海默》那样搞些科学讲座。技术手段也得跟上,AR、VR这些新玩法该用就得用。最重要的是得说实话,别把烂片包装成神作——观众上一次当就不会再信第二次了。
说到底啊,电影宣传就跟化妆似的。翁旸老师那个比喻特别形象:好的宣发是化淡妆,把片子本身的优点凸显出来;烂宣发就像浓妆艳抹,反而把缺点都暴露了。现在观众精着呢,与其搞些虚头巴脑的噱头,不如老老实实把电影拍好,用真心换真心。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