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影频道联手北京语言大学 共推中华文化‘走出去’

电影频道联手北京语言大学 共推中华文化‘走出去’
百度云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n5xxv6t7ry6aRL5xT4Y644m

5月15号那天,电影和北京语言大学在北京搞了个大动作。马佳总编辑和段鹏校长往合作协议上那么一签字,两家就算正式搭上伙了。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——你想想,一个整天放《地道战》《霸王别姬》的电视台,跟专门教老外说”你好谢谢”的大学能擦出什么火花?
电影频道可不是普通电视台。我小时候一到暑假,他们家就循环播放《》,现在我家小侄子还跟着学孙悟空翻跟头呢。开播三十年攒下的家底厚着呢,从《新闻联播》后面放的老电影,到现在手机APP里能看4K修复版的《芙蓉镇》,他们愣是把胶片味儿传进了短视频时代。去年在非洲搞的中国电影周,当地人就特爱看《流浪地球》,散场后还追着问”行星发动机到底靠不靠谱”。
电影频道联手北京语言大学 共推中华文化‘走出去’-1
北语这边更是个神奇地方。走在校园里就跟逛联合国似的,韩国姑娘穿着汉服背《论语》,非洲小伙儿用京片子跟食堂阿姨砍价。他们那个”国际传播研究院”专门研究怎么把中国讲得不尬,去年有个教授带着学生把《觉醒年代》台词翻译成阿拉伯语,连中东网友都说”比看美剧还上头”。
这次合作可不是简单挂个牌子。听说要搞”电影翻译工作坊”,让学汉语的老外和学外语的中国学生组团干活。比如把《三万里》里的唐诗翻译成西班牙语,既要押韵还得让拉美观众看懂李白为啥喝大酒。还有个”光影实验室”特别逗,准备用VR技术带留学生”穿越”到《卧虎藏龙》的竹海里打太极。
电影频道联手北京语言大学 共推中华文化‘走出去’-2
最实在的是要建人才库。电影频道那些常驻戛纳的电影节记者,以后得带北语学生去红毯边练口语边采访;而北语培养的”中国通”老外,说不定明年就能在柏林电影节帮着《封神》剧组做同传。两家还惦记着把《人生大事》这类烟火气十足的片子,配上地道的法语字幕送到塞纳河畔去放。
记得电影频道去年做过个”一带一路”电,当时有个哈萨克斯坦观众看完《我和我的家乡》,特意发邮件问新疆烤包子是不是真那么香。这次合作后,估计类似的趣事会更多——没准哪天在开罗的露天,就能看见埃及观众跟着《雄狮少年》的鼓点摇头晃脑呢。
说到底,这次合作就像给中国电影装了台智能翻译机。既能让外国观众看懂《流浪地球》里的”带着地球去流浪”不是瞎扯,也能帮《封神》里的”道友请留步”翻译得不那么中二。当北语的留学生用十种语言解说《长安三万里》时,那些唐诗大概就真的”出口”到全世界了。
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