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我的后半生》:老龄化议题的温馨叙事

《我的后半生》:老龄化议题的温馨叙事
百度云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n5xxv6t7ry6aRL5xT4Y644m

## 当黄昏恋遇上房产证:这部国产剧把老年人的爱情拍得太扎心
沈卓然教授退休后的生活,远比他在大学讲台上讲授的那些哲学理论要复杂得多。这位曾经的学术权威,如今却要面对比黑格尔辩证法更难解的课题——如何在七十岁的年纪,谈一场不被房产证和子女意见左右的恋爱。
《我的后半生》:老龄化议题的温馨叙事-1
央视八套播出的《我的后半生》可不像那些甜腻腻的老年偶像剧。当护士长连亦怜端着血压计走进沈教授家时,镜头扫过她悄悄打量客厅面积的眼神;当天文学家聂娟娟和沈教授讨论《时间简史》时,角落里的购房合同始终若隐若现。这些细节把”黄昏恋”的浪漫面纱撕得粉碎——在老年婚恋市场里,房子比情话更有分量。
沈教授的第一任相亲对象是医院退休的连护士长。这个把白大褂熨得没有一丝褶皱的,照顾起人来就像对待VIP病房的特需患者。但当沈教授儿子突然造访时,她正在厨房熬汤的手突然抖得比帕金森患者还厉害。弹幕里飘过一句”这哪是来当老伴,分明是来应聘高级保姆”,刺痛了多少人的眼睛。
更荒诞的是聂娟娟这段。这位研究了一辈子星星的女教授,和沈卓然聊康德能聊到凌晨三点,却在得知对方房产证上加了儿子名字后,连夜收拾行李走人。她临走时说的那句”我要的是精神伴侣,不是不动产共同持有人”,让屏幕前多少子女攥紧了拳头。
那些看似夸张的情节,其实每天都在各个城市的老年活动中心真实上演。社区王阿姨看完剧后跟我说:”现在老年人相亲都带着公证处工作人员,第一次见面就问养老金几位数。”这话听着像段子,直到我看见相亲角里,大爷大妈们把存折复印件当简历交换。
沈教授的儿子沈明每次出场都像个人形计算器。他给父亲找老伴的标准堪比上市公司招聘:要会护理不要文艺青年,要无子女不要有负担,最好自带退休金还能倒贴生活费。有场戏他对着父亲咆哮:”您以为她们图您什么?图您皱纹多还是图您血压高?”这话难听得让观众想砸电视,却道出了多少子女的心里话。
最扎心的是阿尔茨海默病那条线。当沈教授开始忘记聂娟娟的名字,却还记得要把房产留给儿子时,弹幕突然安静了。那个总在小区里捡矿泉水瓶的吴阿姨看到这里突然抹眼泪:”我家老头去年走了,三个子女为争房子打得头破血流,最后谁也没来送终。”
剧中那些看似狗血的桥段——假装黄昏恋实则骗房产的保姆,为争遗产提前把老人送养老院的子女,每集都在观众心里划刀子。李大伯在老年大学讨论会上拍桌子:”我闺女看完剧连夜把我房产证藏起来了,这电视剧比普法栏目剧还管用!”
当沈教授最终在病床上签下捐献书时,弹幕炸了。有人骂编剧狠心,更多人在问:”如果不要房子不争遗产,我们是不是连被利用的价值都没有了?”这话问得所有为人子女者心头一颤。
《我的后半生》最绝的是它把老年婚恋拍成了悬疑剧——你永远猜不透靠近老人的那,到底是想搀扶还是想掏口袋。当片尾曲响起时,小区棋牌室里的老头老太太们突然都学会了签协议前先找律师公证。这剧哪是什么家庭伦理剧,分明是部老年防诈指南。
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