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.14电影频道:《城南旧事》讲述往昔

5.14电影频道:《城南旧事》讲述往昔
百度云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n5xxv6t7ry6aRL5xT4Y644m

## 火车汽笛声里的
1983年的银幕上,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蹲在胡同口的矮墙边,阳光透过树叶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这就是《城南旧事》留给几代观众最鲜活的记忆——六岁的英子用她澄澈的眼睛,带我们看见了1920年代北京城南那些藏在胡同深处的故事。
5.14电影频道:《城南旧事》讲述往昔-1
开场就是那首熟悉的《送别》,”长亭外,古道边”的旋律像老北京的秋风,裹着槐花香飘进心里。导演吴贻弓为了找这个”英子”,跑遍了北京上海的幼儿园,最后在少年宫发现了沈洁。这个圆脸小姑娘有双会说话的眼睛,看人时带着孩子特有的直率,又藏着几分羞怯。后来观众都说,银幕上英子那双眼睛,就像照进旧时代的一束光。
惠安馆门前的疯女人秀贞,是英子遇见的第一个”怪人”。街坊邻居都躲着她走,只有英子会蹲在台阶上听她念叨”小桂子”。记得有个特别揪心:雨夜里,秀贞给英子看她给女儿做的小衣裳,那些红袄绿裤整整齐齐叠在樟木箱里,针脚密得能数出来。谁想得到,英子天天一起玩的小伙伴妞儿,后脖颈上正藏着秀贞说的那块青记。当俩在雨夜里奔向火车站的背影消失在镜头里,第二天传来她们被火车轧死的消息时,银幕前的观众和英子一样懵懂——这到底是怎么档子事儿啊?
5.14电影频道:《城南旧事》讲述往昔-2
胡同口总蹲着个穿蓝布褂的青年,他会用草叶给英子编蛐蛐笼。有场戏特别妙:英子蹲在草丛里看蚂蚁搬家,青年突然从墙头翻下来,两人隔着晨雾对视。后来才知道,这个会讲”我们看海去”的哥哥,偷是为了供弟弟上学。警察来抓人那天,英子捏着从荒草地捡来的铜佛,眼睁睁看着青年被押走时回头看她那一眼。很多年后重看这个镜头,突然明白导演为什么让沈洁的眼睛始终直视镜头——孩子的目光像面镜子,照出成人世界里说不清的善恶。
宋妈的故事最让人心酸。这个总系着蓝布围裙的奶妈,天天给英子梳头时说”我们乡下”如何如何。有场戏我现在想起来鼻子还发酸:宋妈坐在厨房小板凳上,边纳鞋底边哼小曲儿,英子趴在她膝头问”小栓子真是你亲生的吗”,她手上针线不停,眼泪却砸在鞋面上。后来得知儿子淹死、女儿被丈夫卖掉时,她蹲在井台边洗衣服的背影,把多少旧时代妇女的苦楚都揉进了那”哗哗”的水声里。
5.14电影频道:《城南旧事》讲述往昔-3
电影里老北京的细节真叫绝。美术指导跑遍图书馆找1920年的北平地图,在上海江湾机场搭出整条胡同。英子家院门前的石鼓门墩,屋檐下垂着的铁马铃铛,连窗棂上糊的宣纸厚度都讲究。特别是那些红色——秀贞总穿的那件褪色红褂子,妞儿被带走时包袱皮露出的一角红布,英子冬天穿的暗红棉袄,像几滴血渗进泛黄的记忆里。
最难忘的是结尾。病重的父亲躺在藤椅上,英子数着”爸爸的花儿落了”那段独白。镜头缓缓拉开,满地黄叶中,宋妈骑着毛驴跟着丈夫回老家的背影越来越小。这时《送别》的旋律又响起来,银幕上打出”谨以此片献给童年的林海音女士”,电影院里总能听见擤鼻涕的
5.14电影频道:《城南旧事》讲述往昔-4
三十多年过去,现在重看《城南旧事》,发现它像坛埋在胡同老槐树下的花雕酒。初尝是童年天真的甜,细品全是世道艰难的苦。那些长镜头里——英子蹲在雨后的水洼前看倒影,小偷哥哥在夕阳下的荒草地讲故事,宋妈摸着英子头发说”该剪辫子了”——藏着比台词更深的叹息。难怪有人说,这部电影最厉害的就是”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,却让大人看哭了”。
5月14日中午,电影频道又要放这部老片子了。现在的孩子可能看不懂为什么英子要追着骆驼数牙,不明白胡同里磨剪子的吆喝声有什么好听。但只要你静下心来,跟着小英子走过那些青砖灰瓦的胡同,在《送别》的旋律里,总能找到些被时代列车甩下的,却永远珍贵的东西。
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