陕西考古悬疑《护宝寻踪》央视热播,真实案件改编,收视率夺冠!

陕西考古悬疑《护宝寻踪》央视热播,真实案件改编,收视率夺冠!
百度云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n5xxv6t7ry6aRL5xT4Y644m

## 当黑陶俑在深夜消失:央视新剧如何让文物”活”过来
凌晨三点的西安文物仓库,监控画面突然闪过几道黑影。第二天清晨,180件汉代黑陶裸体俑不翼而飞,只留下展柜玻璃上几枚模糊指纹。这不是虚构情节,而是2001年震惊全国的”5·18″特大文物盗窃案真实场景。如今,这段尘封往事被央视搬上荧幕,《护宝寻踪》开播当晚就拿下全国收视冠军,让观众跟着白宇帆饰演的刑警方堃,在古墓与都市间展开一场跨越千年的追逐。
陕西考古悬疑《护宝寻踪》央视热播,真实案件改编,收视率夺冠!-1
在陕西搭了三个等比缩小的古墓模型,光是夯土层就反复试验了七种配方。美术指导刘路带着团队跑遍西安汉代墓葬,连陶俑衣褶的弧度都要对照实物调整。最绝的是那个被盗的文物仓库场景——铁门上的锈迹是用真醋腐蚀出来的,地砖缝里的青苔是从碑林博物馆墙角拓印的纹样。这种较真劲儿让前来指导的陕西省文物局专家都直点头:”比我们库房还像库房。”
白宇帆为了演好刑警队长,在西安博物院当了半个月”编外保安”。有场戏是他在暴雨中追捕盗墓贼,泥水糊了满脸还要说大段专业台词:”这批黑陶俑的烧制温度在800-900度,表面碳化层能隔绝氧气…”拍完导演喊卡,站旁边观摩的考古系研究生当场指出有个数据偏差了2度,全组人立刻停下重拍。这种专业态度让饰演老专家的辛柏青都感慨:”我们不是在演戏,是在给文物当翻译官。”
富大龙演的文物贩子堪称一绝。有场地下交易的戏,他拿着放大镜看陶俑底款,突然冷笑:”汉代工匠会在腹腔藏陶丸,摇起来像铃铛。这个没声儿,河南上周烧的吧?”说完把假货摔得粉碎。这段即兴表演来自他采访的在押文物贩子原话,吓得道具组连夜给所有仿制品加了”内脏”。
当剧情闪回两千年前,扫过制陶工匠龟裂的手指,黑陶俑在窑火中渐渐成型。这时现代时空里,方堃正用指纹显影技术扫描陶俑表面的油脂。古今两条线在蒙太奇里奇妙,让人突然理解王鹤润饰演的修复师那句台词:”我们摸的不是古董,是某个工匠的一生。”
西安碑林最近出现有趣现象:黑陶俑展柜前总围着拿小本子记讲解词的年轻人。保安老李说自从电视剧播出,每天都有观众来”找剧中同款”。更意外的是,当地文物稽查大队透露,播出后群众举报盗掘线索的数量翻了三倍——有老太太打电话说村口施工挖出的陶罐”和电视里富大龙摔的那个假货一模一样”。
看到第五集那个暴雨夜戏,方堃在墓道里发现盗墓贼遗漏的洛阳铲,铲头还沾着带铜绿的土。弹幕突然炸出一堆考古专业学生:”这土色绝对是西汉中期!””铜绿说明附近有青铜器陪葬!”这种全民”云考古”的热闹场面,或许比收视率更能说明这部剧的成功。当镜头扫过文物修复师用显微镜补陶俑睫毛的特写,我们终于看懂片头那句”根据真实改编”的分量——每件国宝背后,都站着无数个方堃这样的守夜人。
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