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风林火山》戛纳首映引发“看不懂”争议
百度云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n5xxv6t7ry6aRL5xT4Y644m
(以下是按照您要求撰写的口语化长文,约1200字)
—
麦浚龙带着他那部折腾了快十年的《风林火山》杀到戛纳的时候,红毯上飘的可不是海风,全是香港铜锣湾的”人造雪”。这位拍完《僵尸》就消失的导演,这次直接给梁家辉、古天乐他们每人发了件貂皮大衣——故事发生在虚构的零下香港,黑帮大佬们说话都带着白气儿,高圆圆在冰天雪地里穿高定套装,这画面光是想想就够魔幻。
这片子从2017年拍完就开始神隐,后期做得比《一代宗师》还磨叽。剧组当年在惠州搭了整条香港街,每天用几十吨纸屑当雪花,古天乐后来采访说差点得雪盲症。最后烧掉4个亿港币,粗剪版本长得能看完两季《权力的游戏》,最后成片还有三个多钟头。有观众在戛纳看完直接吐槽:”梁家辉在雪地里掏枪的慢镜头,够我吃完一整盒爆米花。”
故事说起来挺带劲:制药公司老头突然嗝屁,黑白两道全盯着他家祖传秘方。小儿子(那个总演斯文败类的金城武接班人)想金盆洗手,结果被亲哥(古天乐这次染了头银发)按在雪地里暴揍。中间穿插着毒品交易、器官买卖,还有段高圆圆和梁家辉的忘年恋。麦浚龙非说这是”浪漫悲剧”,可观众看到一半就开始嘀咕:”这俩人到底谁在利用谁?”
首映场散灯时,记者们脸上都挂着”我是谁我在哪”的表情。法国《电影手册》的秃顶老编辑抓着翻译问:”那个穿红裙子的女人为什么突然跳楼?”其实那是梁家辉的情妇,但导演把她的戏剪得只剩几个碎片镜头。倒是铜锣湾变成西伯利亚的视觉效果把人震住了——霓虹灯招牌半埋在雪里,黑帮在冰封的维多利亚港火拼,有场戏古天乐用冰锥杀人,血浆喷在雪地上像打翻的草莓酱。
场刊《每日银幕》的毒舌影评人写:”建议麦浚龙把素材交给网飞剪成六集剧”。这话算客气的,隔壁《好莱坞报道者》直接开喷:”梁家辉的眉毛戏都比剧本有逻辑”。但所有人都承认那些暴力场面拍得真绝:慢镜头里雪花和子弹齐飞,有个长镜头跟着防弹轿车在雪中漂移,最后撞进茶餐厅那一下,全场观众集体”哇哦”。
最逗的是《综艺》杂志的记者,他跑去问麦浚龙到底想表达啥。导演叼着烟说:”就像你半夜被噩梦惊醒,记得那股寒意但想不起情节。”这话传到国内微博上,网友神回复:”懂了,就是花4亿拍了个香港版《穆赫兰道》。”
不过有些画面确实印在脑子里甩不掉:梁家辉在太平山顶的豪宅里,背后落地窗外飘着鹅毛大雪,他拿着威士忌说”香港从来不下雪”;高圆圆穿着貂皮在雪地里狂奔,高跟鞋早就跑丢了;还有古天乐那个神经质的反派,总在剥橘子,果肉在雪地上排成北斗七星——虽然没人知道这他妈到底隐喻啥。
放映结束后的酒会上,投资方老板脸黑得像锅底。也难怪,这片子拖到连主演都忘了剧情。梁家辉被记者围堵时笑着说:”我到现在都没搞懂最后为什么要在冷冻车里决斗,但麦导说这样有仪式感。”倒是摄影指导春风得意,毕竟所有媒体都夸他把香港拍成了”赛博朋克版的哈尔滨”。
散场时听见两个法国影评人吵架,戴贝雷帽的说:”这就是用杜琪峰的枪战包装王家卫的台词!”另一个立刻反驳:”放屁!王家卫至少能让观众看懂谁爱谁!”这时候突然反应过来,麦浚龙可能压根没想让人看懂——那些破碎的对话、突然的暴力、莫名其妙的爱情线,拼起来不就是场豪华的噩梦吗?
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:片尾字幕显示服装组做了两百多件同款黑大衣,因为导演要求”所有角色都像被同一种黑暗吞噬”。这倒是解释了为什么看着看着就脸盲——梁家辉、古天乐、刘青云全裹着貂皮戴墨镜,活像哈尔滨中央大街上的黑社会旅行团。
现在最大的悬念是内地能不能过审。毕竟涉及器官买卖的剧情,还有高圆圆被绑在冰库里的限制级镜头。制片人私下说在做”温暖版”剪辑,网友炸锅:”把雪景P成樱花吗?”更惨的是香港本土观众,他们翘首以待十年,结果发现故事里的香港根本是平行宇宙——连茶餐厅阿姐都穿着爱斯基摩人装束端丝袜奶茶。
戛纳的海滩上,麦浚龙被拍到独自抽了整包烟。记者问他是否担心票房,他指了指正在落日里玩沙子的外国小孩:”你看他们堆的城堡,明天潮水来了就会消失。《风林火山》就是我的沙堡。”这话听着挺酷,就是不知道投资人听了想不想把他埋进沙子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