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日暮·归乡》:中国台湾老兵纪录片首映

《日暮·归乡》:中国台湾老兵纪录片首映
百度云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n5xxv6t7ry6aRL5xT4Y644m

## 那些回不去的故乡,和永远放不下的乡愁
广州图书馆的放映厅里,灯光暗下来的时候,银幕上出现了一张布满皱纹的脸。老人用颤抖的手摩挲着一张泛黄的照片,那是1949年离开前,他和母亲最后的合影。放映结束后,导演站在台前,声音有些哽咽:”这位高秉涵老先生今年94岁了,他离开山东菏泽老家整整76年。”
《日暮·归乡》:中国台湾老兵纪录片首映-1
这是纪录电影《日暮·归乡》的首映现场。影片里六个台湾老兵的故事,像六把钝刀,慢慢割着在场每个人的心。有位女士在放映中途就忍不住跑出去擦眼泪,她说看到老兵们穿着”想家”衬衫游行的画面,突然想起自己二十年没见的姑姑。
导演带着花了两年时间,在台湾的眷村、荣民之家一个个找人。有个细节特别戳心——摄制组找到何文德老人时,他正在整理一摞泛黄的信件,全是1987年返乡运动时各地老兵的联名信。老人突然拍着轮椅扶手喊出当年游行时的口号:”今生今世不能活着见父母,我死了也要回大陆!”现场收音的话筒里,能清楚听见老人假牙碰撞的声响。
《日暮·归乡》:中国台湾老兵纪录片首映-2
影片里最催泪的片段,是1987年母亲节那天的影像资料。几十个白发苍苍的老兵,清一色穿着背后印有”想家”字样的白衬衫,举着”白发娘,盼儿归”的牌子在台北街头蹒跚前行。有个叫罗鼎钧的老兵,把老家湖南的泥土装在玻璃瓶里挂在胸前,结果游行中途瓶子碎了,老人当场跪在地上用手捧土,哭得像个
首映礼上放了段特别——高秉涵老人在菏泽老家的外甥女,举着手机在祖宅前直播。当画面上出现院角那棵老枣树时,现场突然有人”啊”地叫出声来,原来是观众席里坐着高老在广东的远亲。导演说这种意外重逢在拍摄期间经常发生,有次在台中采访老兵,路过的大妈突然盯着摄像机里的画面惊呼:”这不是我三叔吗?”
王童监制透露,最初团队担心题材敏感,没想到在台湾拍摄时获得惊人协助。有位台北出租车司机认出他们在拍老兵题材,死活不肯收车钱;台南一家照相馆老板翻出珍藏的老兵证件照,说”这些阿伯等了一辈子,该让大陆亲人看看他们现在的样子了”。
影片结尾处,摄制组特意去了金门。镜头从古宁头战场遗址慢慢推向对岸的厦门,画外音是六个老兵用各自方言说的”回家”。有个细节特别揪心——当福建沿海的渔火在暮色中亮起时,银幕上同步出现了台湾老兵们浑浊瞳孔里反射的光点,仿佛隔着一湾海水,两岸的灯火终于在他们的泪眼中交融。
首映结束后,有观众问导演为什么选”日暮”这个意象。杨正浓沉默了一会说:”这些老人确实都到了人生暮年,但你看片子里林德旺老人床头那本日历——他把所有能回家的都圈了出来,有些日子已经过去三十年,可对他来说,希望永远停在下一个黎明。”
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