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南京照相馆》北京首映:百万观众共鉴“历史不可忘”
百度云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n5xxv6t7ry6aRL5xT4Y644m
电影《南京照相馆》已于今日正式公映,影片以“我看见·我记得”为主题,在北京举行了首映礼。导演申奥,演员刘昊然、王传君、高叶、王骁、杨恩又、王真儿等主创人员悉数出席,与观众分享了拍摄背后的思考与感悟。
该片以南京大屠杀为历史背景,却并未直接呈现宏大的战争场面,而是将镜头对准乱世中的普通人。他们以相机为武器,以照片为证言,在绝望中守护真相、记录苦难。导演申奥在首映现场阐释创作意图时,特别提到一个关键细节:英文单词“shoot”既指开枪,也指拍摄。他巧妙地将“子弹上膛”与“按下快门”构成意象关联,传递出“在那样的战场上,一张照片就像一颗子弹”的深刻寓意。
首映礼上,主创团队特意带来了电影中的重要道具——包括放大机、相机和照片冲洗设备。这些物件不仅是推动剧情的关键元素,更是角色反抗暴行、捍卫尊严的象征。刘昊然在谈到自己使用的放大机时指出,正是通过这个工具,日军的罪证才得以显影、放大,最终公之于世。王传君对自己所饰演的“王广海”一角流露出复杂情绪,他为角色一度走错路而深感惋惜,也希望这段历史不再重演。
高叶所饰演的“毓秀”在片中用相机拍下了战犯行刑的瞬间。她认为,这些影像不仅是历史的存证,更是“捍卫尊严的子弹”。王骁则站在角色“老金”的立场解读持相机走向日军时的心理——手持利刃的人其实惧怕那些手无寸铁却心无遗憾的普通人。年幼的杨恩又饰演的角色在拍“大好河山”全家福时露出笑容,这一细节是她与导演共同商定的设计,意在表达对家国的骄傲与未来的希望。王真儿所饰演的“金太太”则在苦难中完成从关注个人命运到心系国家的觉醒。
首映现场,主创团队复刻了电影中“大好河山”全家福的合影场面。这一场景承载着山河无恙、人民安康的祈愿,也成为贯穿全片的情感符号。
映后交流环节中,多位嘉宾表达了对电影的肯定。国际友人埃文·凯尔惊喜现身,他正是此前向中国捐赠日军侵华相册的捐赠者。他用“震撼、强大、是一段历史的存证”形容这部电影,认为它真实地保存了历史真相,也让他联想到自己的经历。中影集团董事长、本片总出品人傅若清表示,影片中鲜活的人物和感人的事迹令人动容。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周新霞作为申奥的恩师,称赞电影“既严肃又有独特品格”,并为学生的成长感到欣慰。
一位三代从事摄影工作的观众带着与片中同款的老式相机来到现场,他为主创拍摄了一张新的全家福,并表示“照片是历史的载体,这部电影让我深有共鸣”。不少普通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泪流不止,有人表示“后劲太大”,久久不能平静。他们认为影片的意义远超娱乐层面,“这个电影拍出来就足具意义”、“真相应该让更多人看见”。还有观众特别提到影片“克制的镜头”背后所蕴含的力量——它不刻意煽情,却精准捕捉到了中国人身上那种独有的善良与勇敢。
一位观众将自制的祖国山河胶片长卷赠予主创,称这是“寄往1937年的明信片”。许多年轻观众表示,电影让教科书上的历史变得真实可感,极具教育意义,让人更加理解先辈的勇敢与和平的珍贵。整个首映礼中,最引发共鸣的一句话是:“我们没有权利原谅,更没有立场遗忘。”这也正是《南京照相馆》希望传递的核心讯息——不要忘记。
该片在2025年双平台点映期间获得最高评分,口碑持续发酵。关键词包括:震撼、强大、历史存证、后劲大、意义重大。电影由中国电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头部影视公司联合出品,傅若清担任总监制。作为一部以平民视角回望历史、用影像尊严对抗遗忘的作品,《南京照相馆》无疑是中国电影人在历史叙事领域的一次重要尝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