柏林电影节艺术总监:《映后长时间鼓掌》是胡闹
百度云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n5xxv6t7ry6aRL5xT4Y644m
翠西·图特,第75届柏林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艺术总监,最近在媒体上发表了一些挺有意思的看法。她对那种在电影放映结束后,大家鼓掌的传统提出了批评。这事儿其实挺有争议的,因为有些人觉得,电影放完,观众鼓掌的时间长短,能反映出电影的受欢迎程度。但翠西·图特不这么看,她觉得这种做法挺荒谬的,她不喜欢用鼓掌时间来衡量电影的成功。
她强调说,电影人应该得到的是爱戴,而不是通过观众鼓掌的时长来证明他们的价值。这话听起来挺有道理的,毕竟电影是一种艺术,艺术的价值不应该用掌声的长短来衡量。
说到这个,映后鼓掌这个传统在国际电影节上还挺常见的。比如戛纳国际电影节、威尼斯电影节这些,都有这个习惯。而且,这些电影节还有个特色,就是会比拼不同电影的鼓掌时间。这听起来有点像比赛,看哪部电影能赢得最长的掌声。
说到鼓掌时间最长的电影,那得提一下吉尔莫·德尔·托罗的《潘神的迷宫》。这部电影在第59届戛纳电影节上,放映结束后,观众给了长达22分钟的掌声,这可是个记录啊。想想看,22分钟,这得是多喜欢这部电影啊。
但翠西·图特的观点是,这种比拼掌声的做法,其实有点儿偏离了电影节的初衷。电影节应该是一个展示电影艺术,让电影人得到认可的平台,而不是一个比拼谁的掌声更响亮的比赛场。
她的话让我思考了很多。我们去看电影,不就是为了享受电影带来的情感体验吗?电影结束后的掌声,应该是对电影人辛勤工作的肯定,而不是一种竞争。每个电影都有它独特的魅力,每个观众的感受也是独一无二的。用掌声的长短来衡量电影的价值,确实有点儿不太合适。
翠西·图特的这番话,让我对电影节有了新的认识。电影节不应该只是一场掌声的比赛,它应该是一个展示电影艺术,让电影人得到尊重和认可的地方。电影的价值,不应该用掌声的长短来衡量,而应该用它给观众带来的感动和思考来评价。这样,我们才能真正地欣赏电影,尊重电影人的努力。